best365官网

紧跟新趋势 扬起就业帆——青年就业创业观察

来源:  时间:2021-07-05  点击数: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被列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青年是就业的重点人群之一,做好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对于稳就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青年就业形势如何?青年就业市场出现了哪些新情况和新挑战?如何做好青年就业工作?记者通过采访调查,呈现青年就业的变化及其应对措施。

择业更趋多元化 “求新”“重稳”还有“慢就业”

6月刚过,浙江大学公共管理best365的徐铭婕迎来研究生阶段的最后一个暑假,但她并未闲着。早在学期中段,她便报名了best365官网的“展翅计划”实习项目,7月初来到中央某部委实习。

“我打算年底考选调生,通过实习了解机关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她告诉记者,尽管秋招尚未开始,但身边大部分同学都在提前为就业做准备。

“现在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快,我还是考虑进互联网科技公司。”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的小陈说,专业对口、薪酬高、发展趋势好是他择业的重要标准。大三的课程结束后,小陈去了深圳的互联网企业实习,他想要好好表现获得转正机会。

“我的学历在就业市场没有优势,找心仪的工作比较难。”来自郑州师范best365的芳芳有些担忧,作为家里的独生女,父母并不催促她就业。此前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考了河南省“三支一扶”项目,结果未能进面试。现在,芳芳正备战考研,试图提升学历后再找工作。

考公务员、进互联网公司、考研升学、灵活就业……在相关从业者和专家看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青年群体在就业时选择更加多元化,既有“求新(新业态)重稳(体制内)”的倾向,也有人选择“慢就业”。

西南大学资深职业生涯咨询师田振敏指出,受疫情影响,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更加求稳。“越来越多的学生想进体制内工作,但体制内都是逢进必考的。”她调研发现,这一现象在研究生群体中更为明显,有的专业95%以上的学生都在朝体制内努力。

由智联招聘发起的《2021大学生就业分析报告》显示,56.9%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加入就业大军,较去年收缩18.9个百分点;15.8%选择自由职业,同比上升8.1个百分点;12.8%选择慢就业,同比上升6.6个百分点。美团研究院发布的《生活服务业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的发展特征和发展趋势》也显示,灵活就业群体中,超六成是90后。新业态就业者的文化层次原来以初中、高中毕业生为主,如今本科生、研究生占比也不断增加。

个性化需求增强 结构性矛盾凸显

在看到青年人力资本潜力大、青年就业多元化的同时,不少专家指出,“重稳求新”“慢就业”现象也需要高度关注。他们认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扩大,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的毕业生不断增多,就业总量压力明显增加。而疫情影响下,部分企业新增就业岗位有限,青年的就业难度和不确定性加大。

“所谓的青年就业难,并非没有就业岗位,而是人岗匹配度不够。”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赖德胜表示,在青年就业种种现象背后,结构性失衡仍然是关键问题。

广东省佛山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也证实,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许多工作岗位的技术技能、职业素养要求也与时俱进。以佛山为例,招工市场对理工科人才的需求明显更为迫切。然而,受困于人才培养周期长、高校办学缺少自我约束机制、人才培养的可替代性较差等原因,确实存在部分专业的大学生供过于求和紧缺专业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结构性矛盾。

“就业与学业不对口,很多人在毕业后需要重新学习岗位知识,这不仅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也消耗了毕业生的就业积极性,甚至加剧他们对体制内就业的渴望。”辽宁省大连市光彩就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公司近期为法院进行招聘时,就有土壤学专业的研究生报名了法官助理职位。

对于“慢就业”现象,专家们建议辩证看待。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钟云华指出,经济社会发展使得家庭能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物质支持,他们不必通过毕业后直接就业承担“养家糊口”的重担。此外,随着高校近年大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更注重自身能力、性格、专业与职业相匹配,对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的追求更高。在一定程度上,该现象缓解了严峻的就业形势、促进了灵活就业和大学生人岗匹配。

“‘慢就业’反映出青年人多元化、个性化的择业观,他们对工作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并愿意付出时间提升学历、技能,寻找创业机会。”田振敏说,但是“慢就业”不能成为“懒就业”和“啃老遮羞布”,成年人追求个性或自我发展,都要建立在自食其力的基础上。

“全链条”施策 促进青年就业

青年就业是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

针对青年就业的新特征,人社部和各级人社部门对症开方,“全链条”施策,专项行动加大助力、基层就业强化引领、就业服务提高效率、职业发展和个性需求双向满足,不断提高人岗适配度,促进青年就业。

上海、安徽等地已连续几年实施青年“就业启航”计划,湖北、湖南等地持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在实施‘三年六万’青年见习计划的基础上,创新开发机关事业单位见习岗位,符合条件的见习者每人每月可获得2000元基本生活补贴。”安徽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全省计划安排5000个机关事业单位见习岗位。

河南、四川等地多渠道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河南省构建了“三支一扶”工作“1+4”政策体系,2021年增设省级计划1500人。服务期满人员除了享有上级规定的政策待遇外,考核合格的直接入编聘用。今年该省“三支一扶”共报名93255人,比去年增加5万余人,招募比例达31.1∶1。

佛山建设了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信息数据平台,自动整合政策资源,发挥“互联网+”应用的最大能效,实现政策、岗位信息与高校毕业生的及时对接。同时,通过科学设置工作考核指标、科学设计职业指导课程、强化职业指导老师队伍建设,激发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对促进青年就业的积极作用。

“公司为可能入职的青年就业者预留出岗位和职业空间,对有就业需求的青年就业者开放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与相关部门合作,从中专高中开始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职业发展教育。”辽宁省大连市光彩就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也利用现有客户资源推动本地化福利平台发展,结合心理咨询、政策沟通、衣食住行等多个板块,为青年就业者提供支持,使其在企业中找到存在感和被尊重感。

对于青年就业的长远发展,专家也提出了建议。赖德胜表示,首先要改进教育,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提升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青年就业创业能力,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其次,要深化劳动力市场制度改革,增进流动性。此外,引导青年人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更多人去基层就业。

钟云华认为,一方面要实现政府、媒体、高校、家庭等多主体联动,科学合理引导“慢就业”现象,多渠道促进该群体就业创业,让青年人“慢”就业慢出“理性”和“质量”。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新业态吸纳青年群体就业的潜力和价值,正视该领域劳动关系不明确、劳动监管薄弱、劳动者保护缺少法律指引、相关政策不完善等现实,补齐新业态劳动用工法律短板,优化新业态就业群体的社保制度,探索建立新业态行业联盟,提升新业态就业群体的维权意识与能力。

 

版权所有©best365官网    备案号:苏ICP备2022006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