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竞争的二十一世纪对人才规格的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敢于冒险、勇于探索、善于竞争、能于创造。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生存环境,日趋尖锐的生态问题,残酷激烈的人才竞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都将加重人的心理负担。而中职生是处于青少年由独立个体向社会化角色转化的关键时期,有着强烈的被集体认同的需求。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在中国当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在基础教育阶段往往被老师及班集体所忽略,造成了个人自信心不足以及对班集体归属感的缺失。这种情况往往导致中职生集体意识薄弱,团队协作能力差,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但又常常陷入深深的孤独感。而中职生个人面临的学习困难、人际交往、就业等问题所带来的心理压力远比一般本科生大,另一方面,中职生成长过程中缺乏自立、自觉和自我调控力,易受环境影响,因此,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状况,有计划地对学生心理施加积极的影响,是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笔者做过几年的班主任,从笔者个人的工作实践来看,在目前的教育条件下,班主任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无论是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还是对学生以及班级的管理,都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因此,班主任应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这是新世纪下班主任工作职责的新要求,是班主任工作的新内涵。
一、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从完全意义上来讲,学生的健康心理需要所有教师、家庭、社会共同来维护,best365官网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但是,积极地来说,在班级、任课教师和家长之间存在着这么一个中心人物,那就是班主任。
首先,best365官网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是靠班主任通过班级来开展的。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最容易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学生对班主任有依赖感和信任感,在家里孩子对父母有依赖感,在best365官网里班主任在学生心中有较大的权威。古人说:“亲其师,则信其道”。班主任在生活中乐于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学生真诚关怀,善解人意,尊重学生,就会得到学生的接纳和认同,学生对班主任往往会无条件地有一种依赖感和信任感,使得班主任在班级心理辅导教育中有天然的权威性和深厚的影响力。甚至有些学生可能不愿意跟父母说的话,会跟班主任讲。这样,班主任就可能比其父母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另外,班主任要进行的常规工作,也为其在班级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提供了时间保证。
其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全面关心教育和管理学生。“全面关心教育”自然包括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班主任应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这是班主任工作职责的新要求,是班主任工作的新内涵。另外,班主任与家长和科任老师之间的联系,也为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力量提供了便利条件。
所以,班主任积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只有学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得到重视,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适应能力,所以班主任必须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之处
1.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班主任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得以正常发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自然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学习上没有心理负担与压力,爱学、会学,并富有创造性。现有的研究明确表明,提高心理素质水平,促进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是培养创造力、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每个人都有创新的禀赋,但是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会把创新行为和创新能力付诸实践。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自然养成。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德森(A.N.Frandsen)指出,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达到的心理健康与学习中的成功是密切相关的。
2.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培养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能够保持持续、良好的心理状态。有了这种心理状态,人就会对外界事物作出正确的良好适应,充分地发挥其内在的潜能,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工作;有了这种心理状态,人就会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一致,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包括道德规范等,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关键人物,而德育工作又是班级教育的重点,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为其接受其他方面的素质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在人的基本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而心理健康又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础。因此,在组建新的班集体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应该是班级工作的重点。这是因为:个体心理只有处于正常健康状态才易于顺应社会,倾向于与社会保持一致,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包括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品德。从反面看,个体如果处于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往往倾向于接受主流的社会规范价值观相悖的观念,对不良规范失去抵抗力从而形成不良品德。班主任在进行道德灌输的时候,如果忽视了每个受教育个体的心理状态,尤其忽视了对不平衡心理状态的疏导,不能使之处于乐于顺应主流规范的常态。学生往往出现各种消极情绪如发呆、走神、沉默甚至抵触。反之,若班主任常能敏感,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甚至有意识的心理训练,才易培养良好的品德。
3.有利于加强班集体的管理
班集体是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关系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只有在高度组织起来的班级社会中,在正确的班级目标引导下,每个学生才能在团结、协调、互助、竞争的背景下,学习知识技能,遵守行为规范。而班集体又是由个性不同的学生组成的,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都有不同的家庭管教模式,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太阳,在家经常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少经受磨练和挫折,因此,一旦陷入困境或遭受挫折,他们可能就会自暴自弃,陷入彷徨,乃至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作为班主任,要关注班上每个学生的不同内心世界,要象经营家庭、关心子女一样细微观察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采用心育的原则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运用心理辅导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业、择业、消费、交际、为人等方面的指导,使每个学生从心理上对班集体具有认同感、归属感和力量感,从而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集体。既能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又能缓解best365官网教育的压力。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有做主人的感觉,容易形成上进的,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在best365官网,一个好的班集体对人的一生有重要影响,原因就在于此。
三、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1.班主任职责的要求
现代教育提出了培养人“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目标,那么班主任理应则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双重角色。班主任要增进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自觉地使教育教学活动和德育工作,成为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载体。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管理者,理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人物”。班主任要通过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情感熏陶、意志锻炼、性格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以及其他各种心理指导、心理训练等方式,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班主任要深刻认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如中职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不平衡性、稳定性和可塑性、个别差异性等,特别要深刻认识中学阶段的青少年由于性成熟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要及早做出正确判断,采取果断措施、防止可能产生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就是一个心理辅导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与当事人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来协助对方自我了解、自我适应,从而能够自我独立和发展。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建立的这种关系是在平时就需要建立的,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是班主任担任心理辅导员角色需要做的第一项工作。班主任可以采取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方式很多,比如可以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班主任还可以充分利用与学生相处时间较多这一便利条件,在教育教学的自然情境中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我想“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应该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吧。
2.班主任自身的优势
首先,班主任了解学生,熟悉学生。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辅导者对被辅导者要尽可能地了解和熟悉,不但要了解其外在的行为表现,还要了解其心理的需要或心理发展趋向,显然班主任较其他任课教师而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全面了解的机会非其他老师可以企及,从学习情况到个性心理,从现在的状况到以前的表现,有心的班主任都会作详尽的了解,辅导起来就会更有针对性。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而班主任如果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也会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重。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例:男同学喜欢打篮球、踢足球,课外活动时间打完球,把球带到班级,课间十分钟也打得满头大汗。课堂上没有精力集中听课,课外作业也出现没完成的现象,这样时间一长自然影响学业。班主任与学生交往频繁比较容易发现原因,这时就必要找学生交谈,适时提出要求,让学生把学和玩协调好。控制好心理,做到学得高兴,玩得痛快。从而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无形中有了提高,老师开心,学生满意。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很琐碎,事不大,但需要班主任随时发现,及时处理,否则师生之间会造成很大的误会,影响彼此的心理,无法有效施教,当然就没有学习效率。久而久之,或许还会引起更大的争端。而因为及时发现问题又及时解决问题,自然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就会达到双赢。
其次,班主任与家长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心理辅导中要求家庭配合,要向家长作指导,让家长配合起来教育效果会更好。而在这方面班主任具有独特条件,因工作需要班主任对学生的家长及家庭环境相对了解全面,因其经常通过家访、电话、家长会等多种途径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因此对学生的状况也就了解的更具体。多数家长也欢迎与班主任老师常沟通,常交往。为了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希望并愿意与班主任老师多联系、多商谈,同时源于虚心听取班主任的指导。不少家长还主动与班主任联系,主动反映孩子在家的情况,积极配合班主任开展工作。也有的家长主动向班主任讨教教育孩子的方法。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与其他任课教师相比最长,因此,各种琐事几乎都由班主任承当。这样一来,学生的心理状况便更容易掌握。
第三,班主任常与任课教师协调。为了了解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生活中的情况,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矫正问题,班主任在学期的每个阶段都会向任课老师了解情况,介绍班级的总体情况,提出一定的要求。任课老师发现班级中存在什么问题也会向班主任及时反馈,这样班主任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情况,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还可团结各任课老师齐心协力解决某些突发事件,省时省力,而且更加切实有效。
最后,班主任更能重视良好的班级心理健康环境。有经验的班主任都很重视班级的凝聚力,懂得利用群体约束力,这是班级群体健康成长的共同心理环境。班级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环境,它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良好的班级集体具有独特的心理效应即群体制约效应。心理学研究证明,心境对青年学生的学习和成材都是有很大影响的,良好的心境能促进认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不良的心境则会降低人的工作和学习效率,阻碍人才的成长。一个班级有良好的心理环境,班主任会更深刻地感受到,并且极大地帮助其工作开展。充分利用班队课,重视塑造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为人处事,学习状态均有好处,对教师的课堂效应,师生互动等也很有帮助。
所以,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其他人员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