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8-10-17
编者按: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围绕师德师风建设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课程周刊从本期起开设“前沿论道·师德师风建设”栏目,约请一批知名专家撰文,就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阐释见解,建言献策。
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政府、学界对师德的持续关注就是一个证明。但在这种关注中,一个重要的维度鲜有提及,即教师的道德领导力。师德之所以重要,不仅仅在于作为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道德要求,更在于师德对学生的影响力。
教师道德影响力的发挥,有自在和自觉两种形态。自在的影响即靠师德本身所产生的影响,自觉的影响则是以师德为基础,主动地去影响、教育学生。如果说前者是自然影响力的话,那后者就是教师的道德领导力。由此看来,没有道德领导力这一视野,对师德的关注就少了道德教育自觉性,少了主动发挥道德影响的意识。
教师道德领导力从何而来
人们一般从职位上理解领导和领导力,你是领导,才有领导力。这是一种误解,领导力虽然与职位有一定的交叉性,但职位并不是领导力的必要前提。只要处在能够组织、激励他人的位置上,就需要领导力,就是领导者。从这个角度看,领导者有常任的,也有暂时的、情境化的。常任的领导者,是由社会赋予的职位或职业授予的;情境化的领导者是由情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时势)“推举”的。教师作为领导者,既是由所处位置赋予的,也是由其工作性质决定的。教师作为教育者,这一职业位置就授予了教师相对于学生的领导地位。教师的工作,以教导、组织、激励学生的学习为内容,也决定了教师所拥有的领导地位。
领导与道德领导还不是一回事。所谓道德领导,就是以道德的方式并以道德作为重要目标的领导。也就是说,道德领导有两个要求,一个是低要求,即以道德的方式进行领导;一个是高要求,即以道德作为重要追求。以此标准来衡量,各种社会领域,尤其是商业领域的领导就不一定称得上道德领导,因为有一些领导甚至达不到“以道德的方式进行”这一低要求,更不要说“为了道德”这一高要求了。但教师作为领导者则不同,教师的领导一定是道德领导。教育是良善的事业,本身就有两个基本要求,一个是以道德作为基本目标追求,一个是以道德的方式进行组织和运行。教师的领导力体现在组织、激励学生上,但这种组织和激励的第一个要求就是符合道德,或者说符合道德是底线性要求,不然就不是教育;教师组织、激励学生学习,可以不限于道德目的,但道德目的应该是教育目的构成之一。
教师是领导者,而且是道德领导者,这一基本定位具有多重意义。第一,这一定位超越了单纯从静态的角度去看师德,而是从动态、从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角度去看师德。也就是说,师德不单是对教师个人的道德要求,还是德育的重要因素,是德育本身。第二,道德领导者这一定位也是对教师权力的一种限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但比较而言,教师拥有更多的权力。这种权力一方面是社会赋予的,另一方面也来自社会成熟差异,教师显然是身心更为成熟的一方。有权力就有滥用的潜在可能。道德领导者这一限定,就是给教师的权力以道德限定,即权力的运用只能以道德的方式进行。第三,道德领导这一定位,也为教师的工作标明了方向,即无论有多少长远或具体的目标,道德永远都是不能放弃的重要目标。
教师道德领导的三重境界
教师的道德领导是有不同境界的。很多教师专心于自身学科的教学,关注的焦点是如何把自己的教学搞上去。在这一过程中,较少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和道德发展。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类老师的工作特点,即“关心中有不关心”,关心的是自己学科的教学,不关心的是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这类教师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次上,那还算不上道德领导。要称得上道德领导,还需附加另外一个条件,即在关心教学的同时不违背道德,坚持不做有违学生身心健康、有违教育基本规律的事。比如,一个数学老师非常关心自己的数学教学,一心想把本班学习成绩搞上去,却并不因此而额外补课、布置超限作业与练习,或采用其他非常规手段。这样的教师,虽然不怎么主动关心学生的道德发展,甚至也不怎么关注道德问题,但之所以算得上道德领导,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个是有事业心,即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这当然对学生是好的;一个是有道德坚守,不会因为想提高成绩而不择手段。因此,可以对这类教师的特点进行补充性概括,即“关心中有不关心”“不关心中又有坚守”。正是教师的事业心和道德坚守,给了学生以正面的、积极的道德影响。这是道德领导的第一重境界,也是基础境界。不要小看这一道德领导,不是所有教师都能达到这一境界。有不少教师,甚至是一些所谓的“名师”,都会为了成绩而不择手段,比如一个能够在高考中带出几十名学生考入顶尖大学的“名师”,却让学生每天写纸条互相揭发彼此言行,这样的教师,进行的不是道德领导,而是权谋与操纵。
教师道德领导的第二重境界则是将道德作为有效领导的方法。比如,一个班主任,很会运用信任、诚实、公正等道德要求作为班级管理的力量,从正反两方面强化班级凝聚力,建构一个团结、公正、友爱的班级环境,为班级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在best365官网竞争中获胜奠定基础。处在这重境界中的教师,已经意识到了道德的力量,在工作中对道德有很高的关注,这是与身处第一重境界中老师的显著区别。但处在这重境界中的教师,其对道德的关注尚停留在道德的方法与工具价值上。也就是说,教师对道德的关注,不是为了道德,而是用道德去实现其他目的,比如本班学生的成绩提高、班级竞争的优胜等。即便如此,与前一种境界相比,处在这一状态中的教师还是有所进步——首先是有了道德自觉性,意识到了道德的力量,能够主动关心道德;第二,道德有方法和工具价值,其对道德的利用,体现出对道德价值的一种初步挖掘;第三,作为方法和工具的道德,所服务的目的,包括学习成绩的提升和班级发展的提高,本身也是道德的或在道德上是可以接受的。
教师道德领导的第三重境界则是将道德作为领导的目的追求。处在这一境界的老师,在组织、激励学生的过程中,在领导班级学习活动中,始终有道德与道德教育意识,始终把学生的道德成长当作重要的目的。这样的教师,对教育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即教育不但是知识、能力的培养,更是道德与价值的提升;没有道德与价值的教育,知识、能力的培养是没有方向的;知识、能力的培养与道德的教育融为一体才是理想的教育。处在这一境界的教师,当然知道并能够利用道德的方法价值,只不过他们在利用道德的方法价值时,还把道德作为目的,以道德的方法去实现道德的目的。在现实情境中,对成绩的追求与对道德的追求有时候会发生矛盾,处在第三重境界的教师,对道德的追求是第一位的,为了道德的追求,甚至可以暂时放弃对成绩的追求。
教师道德领导力如何“进阶”
教师道德领导境界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久的努力。首先是个人品德的修养。个人品格是基础,有了一个较好的个人品格,虽然不能保证教师能够进入道德领导的第二或第三重境界,但却可以保证其进入第一重境界,即有一个基本的道德坚守,不去做违背道德的事。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品格即道德领导力”。其次,事业心至关重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事业心,一个是“正确地做事”,一个是“做正确的事”。所谓“正确地做事”,就是按照事情本身的要求以不违背道德的方式去做事。对教师来说,就是按教育教学本身的要求,以不违背道德的方式努力完成工作。事业心的这一侧面,既可以巩固第一层次道德领导,又具有开启第二、第三层次道德领导的作用。不违背道德,就是第一层次的要求,按照教育教学本身的要求,已经蕴含了道德教育要求。“做正确的事”,即当有价值冲突时,以道德标准作为标准。具体到教师,就是能够抵御各种不良倾向,始终坚持教育的道德性,以道德作为教育的重要追求。再其次,教师作为道德领导者,应始终将这种道德领导以关心、尊重学生的方式体现出来。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尊重,既具有方法价值,也具有目的价值,或者说是将道德方法价值与目的追求融为一体的。
《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17日第9版 版名:课程周刊(高德胜,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特聘教授,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执行主编)